看了幾個朋友在滑雪機上的練習影片,發現大家的站姿都很好,但好像缺少了控制板子的身體靈活度。滑雪機上的容錯度是偏低的,除非跟機器很熟,不然在機器上的確是需要步步為營、如履薄冰。很多人因為怕犯錯,不敢太過隨意地移動,會花更多的心思,努力維持好身體姿勢,卻在不知不覺中封印了自己的移動能力。

站姿的確是一切技巧的基礎,太過強調站姿的重要性,會給人這種想法:「在雪板上就應該要維持一個標準的站姿」。

但你需要的不是穩定的站在板子上,你需要的是控制腳下的雪板,讓板子表現出各種效果:立刃、轉動、抬起板頭……,讓板子幫助你完成加速、減速、轉向、飛起來等等的目標。能夠讓板子做出越多的效果,就能得到越多的樂趣;能夠讓板子越快產生想要的效果,就能獲得越高的掌控感。

滑雪的時候,你可以選擇:

  1. 努力地站穩,努力地蹲低,以不變應萬變。
  2. 被動地讓身體追上板子,隨時提醒自己,下半身跟好板子,上半身跟好下半身。
  3. 主動地透過身體的移動去帶領板子,身體比板子先走,『創造』下一刻你需要的站姿。

前面兩種方式,是一般日常生活中能夠體會到的感覺。

想像一下在捷運或是公車上,為了能在車上穩定的站著、減少晃動,我們會努力地站得很穩,大腿、臀部、核心、肩膀,全都用力地撐住。當車子啟動、減速,轉向,我們會配合著調整姿勢去跟上車子。

早點接觸板類相關的運動,可以幫助你體會到第三種方式 - 主動控制板子。

以板子的控制為主、站姿為輔,只要能控制腳下的板子,表示你正在控制自己的身體,展現的就是一個合理的站姿,不用太過在意是不是完美的或是所謂「標準的」,繼續嘗試更大的動作、更多變的地形,讓板子表現得的更多。

大多數時候,你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站,而是不知道身體該怎麼動才能帶動板子。

要加速學習的過程,多動多跌倒是肯定的,盡可能做好防護措施(頭盔,護具…等),挑選合適的場地(考慮雪況,障礙物,視線…等),放心好好玩耍,挑戰各種板子的操控,感受板子還有雪地給的回饋。

你可以像個

  • 充滿智慧的長者,小心翼翼的不要犯錯,不要摔倒,一步步增加自己的移動能力。
  • 活力無限的小孩,去玩耍,盡量移動,由失控的邊緣開始,一步步減少自己摔倒的次數。

不同的學習方式,最終都會到達目的地,學會準確有效地控制雪板,你覺得你是哪一種呢?

Close Bitnami banner
Bitnam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