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麼是 “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”
turning-轉動,轉向
要改變雪板前進的方向,有幾種方法:
- 使用鋼邊(edge)-改變雪板立起來的角度,或是扭轉(twist)雪板,給板頭/板尾不同的立刃角度。
- 轉動雪板(rotation/pivot)-讓雪板產生轉動(搭配立刃,或是跳起來轉)。
- 調節/分配壓力-改變前後腳的重心分配,使板頭/板尾有不同程度的移動。
這些都是Turning的範圍
lower body-下半身
腰椎以下、臀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、腳踝
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-使用下半身控制雪板轉向
就像下圖一樣,透過下半身做出鋼邊的釋放、升起以及雪板的轉動,完成一個初學者轉彎(C turn)。
使用『下半身』控制雪板
使用下半身的好處
- 快速的反應-使用靠近雪板的部位進行操控,減少肌肉一層一層往下傳遞的時間,可以更快速的產生我們要的效果。
- 精準的控制-就像拿筆寫字一樣,我們會握著靠近筆心的位置,寫出漂亮的字,而不是握著筆的尾端。
使用下半身的缺點
- 無法產生強力的旋轉動作-下半身被固定在bindings上,限制了髖關節的可轉動範圍,加上腰椎可以轉動的角度遠比胸椎小很多,所以不能爆發太大的力量。
- 槓桿的效果比較弱-下半身離雪板比較近,力矩比較短。比較下面兩張圖,圖左,透過上半身傾倒,可以很輕鬆做到鋼邊翹高的效果;圖右,加上下半身的彎曲(angulation),大腿跟小腿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把鋼邊翹高。
下半身可以給我們立即、精準地控制,而上半身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力量。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經驗,想像一下,把手上紙團丟進角落的垃圾桶,不遠的話,用手腕拋一下就好,精準入桶。如果垃圾桶遠一點,或是手上的東西重一點,我們會需要用上小手臂甚至大手臂。剛開始學習控制雪板的時候,能讓板子盡快表現出需要的效果是很重要的,想轉向哪邊就去哪邊,想煞車就煞車,這樣才能建立起『我真的能控制雪板』的信心。
放鬆的下半身
相對於其它運動,滑雪除了要忙著維持平衡,還需要操控腳下的雪板。剛開始嘗試滑雪,很容易只顧著移動上半身去平衡,下半身則是牢牢的『扎』在板子上,忽略了下半身需要放鬆,在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都可以流暢的彎曲或是轉動的情況下,讓身體力量可以一路往下傳遞到雪板上,順利操控雪板。
For example:學習toe side的落葉飄時,因為緊張把膝蓋往內夾,就算已經轉動了屁股轉讓髖骨側邊朝向下坡,但板子卻不會轉向,力量的傳遞到膝蓋就停止了。
對於相關經驗不夠的人來說,先從下半身開始,確保可以靈活使用你的腳趾、腳踝、膝蓋、髖等關節。避免上半身做了動作但無法傳遞到雪板的情況,花了很多力氣,但板子表現出來的效果不理想。
上半身跟下半身的連動
一般滑行的情況下,我們並不需要太激烈的轉動或是移動。由身體的某一個位置發力,其他部分只要跟上,負責好力量的傳遞,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雪板。由『上半身發力帶動下半身』,或是『下半身發力帶動上半身』都是合理的選擇。
上半身帶動下半身,會有一點點延遲,但會更有力量,確保下半身放鬆,保有肌肉的張力,能繼續傳遞能量到雪板上。下半身帶動上半身,反應快速,但力量會小一點,記得上半身放鬆跟好,別讓上下半身錯位,保持好整個身體的Centered狀態(延伸閱讀:Centered and Mobile)。
這裡的『上帶下』或是『下帶上』,上、下半身幾乎是同步的,由發力的位置迅速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,上下半身往相同方向移動/轉動。當然,也可以用上下半身分離的技巧(下面有說明),刻意製造上下半身動作的時間差,提供核心蓄力的效果。
上下半身一起發力
有時候在高難度的雪道上,需要迅速的改變滑行軌跡,這時候上下半身一起發力會是很好的選擇,結合上下半身的優點,產生快速且強力的操作,不過相對地會更累就是了。
上下半身分離
除了上面幾種上下半身『同步』運作的方式,我們也可以讓上下半身『分離』運作,像是:
- 往不同的方向旋轉,創造更快的轉動速度-“counter rotation”(反擰)。
- 延遲的旋轉,扭轉蓄力在核心以創造更大的轉動能量-下圖的跳轉180,上半身領先下半身轉動。
- 讓上下半身執行兩件截然不同工作-上半身負責移動調整重心,下半身負責旋轉帶動板子。
上下半身分離提供我們更強大的控板能力,但上下半身會因此處於錯位的狀態,甚至是做著不同的工作,如果不夠熟悉分離的技巧,很容易影響或失去身體的平衡。
我們就像是一個爵士鼓手,運用『分離』的技術,讓雙手以及雙腳各自打出不同的節奏,希望能完美融合,堆疊出強烈豐富的演奏效果。
放鬆、靈活的下半身是一定要掌握的『標配』技術。熟悉”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”後,繼續往外擴展,加上更多的選配-上半身的運用、分離的技巧。讓自己有更多的方式操控雪板,展現更華麗帥氣的滑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