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站姿(position)
- 移動(movement)
- 板子的表現(board performace)
上面三者有什麼關係?
想像一下,如果只是維持某一個特定姿勢站在板子上,一動也不動,這樣有辦法滑雪嗎?肯定是不行的,我們需要持續地移動,才能有效地控制雪板,進而產生你想要的各種效果(換刃、旋轉、跳躍……等等)。
『站姿』影響你的『移動能力』,而『如何移動』則決定了『板子的表現』。
『站姿』如何影響『移動能力』?
1. 移動能力受到限制
如果你的膝關節是直的(如下面這張圖),髖關節的活動會受到限制,那下半身的旋轉力量會減弱許多。
如果下半身沒有跟上半身對齊(如下面這張圖),腰部產生太多扭轉,toe side turn時,下半身會被限制住而無法繼續旋轉帶動板子迴山(板頭朝上坡)。
2. 執行動作的效率降低
如果上半身太過前傾(如下面這張圖),大腿前側肌肉需要負擔大部份平衡的工作,少了腹肌、臀肌、大腿後側(核心周圍)肌肉分擔這個工作,效率變差。
初階分析
剛開始學習滑雪,常常是身體緊繃然後腦袋放空,不知道該怎麼『待/站』在板子上,才能好好的移動身體去控制雪板。在這個階段只要站姿走鐘了,很容易直接導致板子失控。
所以,初學者的滑行分析可以從『站姿』著手,觀察『站姿』哪裡有問題(關節的屈伸,重心的分配,有沒有對齊雪板……等等),做出相應的調整,滑行就能立即得到改善。
找到關鍵點
隨著對滑行的理解跟經驗的累積,漸漸地站姿不再是決定性的關鍵因素,即使站姿有問題,也還是能有自己的方式去控制板子、控制整個滑行。何況要客觀地判斷一個人的站姿是否正確,是很不容易的事情。(隨著等級越來越高,一個人的站姿合不合理,需要考慮的層面越來越複雜,binding的設置,肌肉的強度,身體的柔軟度……等,並不是A這樣站,B就一定也只能這樣站)。
到了這個階段,如果單從站姿著手,不一定能對症下藥找出主要問題從而改善滑行。
反而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疑問:『明明我雪板控制得很好,為什麼不行這樣、一定要那樣呢?』或是『教練說這樣比較好,所以必須要這樣做』,在這種情況下,難以明確感受到新的站姿、動作帶來的好處。
那麼滑行應該要怎麼分析呢?
進階分析
透過板子的表現做出更客觀的判斷 – 只看雪板在雪地上表現出來的效果,先『不管』雪板上面的人怎麼站,做了什麼動作。
如果是連續S turn,可以觀察這些:
- 彎的形狀
- 彎的大小
- 彎的流暢度
- 彎的對稱性
- 執行的時機點 – 換刃,掃雪(雪往哪裡噴),反彈……等等在什麼時候發生的。
(針對S turn)分析板子表現,需要知道一個好的S turn是甚麼樣子,有一個『理想的影像』,跟『實際觀察』到的板子表現做一個比對,可以有效的找出哪一個部分需要修正。鎖定目標後,再往上觀察滑行者缺少了哪個動作,再接著分析是不是因為站姿的影響。
如果在目前的雪道,板子的控制、表現都很好,不用調整動作,去更難的雪道滑行,直到板子在某個地方發生失控(跟理想的影像不一樣)的情況。
分析動作與站姿的關聯性
板子沒有表現,一定是因為缺少了某個動作的執行,而沒有做出有效的動作可能是因為
- 不曉得需要做
- 不曉得何時該做
- 站姿影響,使得他無法有效率地做出這個動作
可以先透過提問,確定是不是知道該做出需要的動作,再透過模仿你看到的站姿,實際感受一下,是否會影響動作的執行。有可能站姿並不妨礙動作的執行,也有可能真的需要調整站姿。
由『站姿』開始分析、進行調整,是比較簡單的,對初學者很有用。對進階的滑行者,站姿的調整不一定能夠切中要點、立刻改善滑行。但透過對『板子表現』的觀察,可以協助我們找到問題真正發生的點,更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的方法。當然,要從板子、動作一路分析到站姿,需要對滑行有更深的瞭解、更多的思考。如果你還沒有試過,馬上開始練習『板子表現➜移動➜站姿』的分析方式,試試看從新的角度解決問題吧!